近日,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,全方位、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,省工信厅日前印发关于《陕西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,明确通过“强基、创智、赋智、聚智”四大行动,到2026年建成3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,形成智能算力、智能机器人等5大产业集群,实现人工智能(大数据)产业链规模突破千亿元,将陕西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地。
根据《方案》,陕西将分阶段推进产业升级:2024年建设2-3个人工智能产业园,新增100家制造业企业通过DCMM贯标认证,推动行业大模型在工业场景落地;2025年突破30项关键核心技术,形成50个以上创新应用场景;到2026年,建成覆盖智能算力、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5大产业集群,工业领域AI应用场景超100个,产业链规模跻身千亿俱乐部。
强基行动筑牢算力底座
2024年重点推进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、安康智算中心(一期)等项目,新增30家以上企业接入智能算力。通过组建省级算力调度平台,整合西安、宝鸡、安康等地700P以上算力资源,形成“算力超市”模式,企业可按需采购算力券、使用智能算力车服务,综合成本降低50%以上。
创智行动突破技术瓶颈
依托西北工业大学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,实施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重点攻关智能网联汽车、工业大模型等领域技术。2025年前计划推出3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产品,如西安因诺航空的“无人机+无人机场”系统已实现能源巡检自主作业,科为航天的“路空协同”立体交通网络正在试点。
赋智行动深化产业融合
聚焦能源化工、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,开展陕西能源化工交易所“大模型+工业电商”等5个试点,推动AI技术在生产预测、设备运维等环节应用。2024年计划新增20家省级智能工厂,培育300家重点企业入库,吉利宝鸡基地通过AI优化生产流程,2024年产值突破200亿元。
聚智行动优化产业生态
以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核心,建设雁塔、金台、安康高新区三大产业集聚区,打造“智能算力+智能终端+场景应用”产业链。目前,西咸新区已吸引四维图新、商汤科技等企业入驻,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超30亿元,带动就业超万人。
陕西将以算力为引擎,以场景为牵引,构建“算力支撑—算法研发—数据开放—场景验证”闭环,力争到2026年成为西部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。随着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与陕西算力资源的深度融合,陕西正加速破解“算力卡脖子”难题,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。